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 
全球热门:织密片区网格,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来源: 文汇报      时间:2023-02-20 06:55:45

虹桥镇城运中心工作人员与街面排查人员就事件处置进行实时沟通。(受访者供图)

沪上小有名气的“韩国街”——闵行区虹泉路,是年轻人休闲聚会的网红打卡地之一。这条路上,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健身房。夜晚,重器械区域的杠铃等器材被频繁使用,造成地面共振形成噪音,影响楼上楼下居民正常休息。当地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相关资料图)

“一关了之或限制营业时间当然方便,但年轻人健身需要场地和空闲时间,市场主体也需要生存发展。”闵行区虹桥镇城运中心党支部书记许顺华介绍,从基层实践看,单靠一两个部门“单兵作战”,难以在基层治理的多目标任务中寻求最优解。

为此,该健身房所在的虹桥镇金汇上虹片区网格立即启动工作机制,担任网格长的镇领导召集律师、职能部门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在多次上门、多方讨论后,最终该健身房的重器械区被搬到旁边裙楼里。这样,健身噪音扰民问题得到解决,上班族们也能在空闲时间运动健身,市场主体也有了继续发展的空间。

据介绍,虹桥镇在探索基层治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1+X”治理体系。“1是以片区网格为基础打造一个基层治理的平台;X是整合下沉网格的派出所、城管执法、司法所、市场所等力量,建立X个工作机制,如在片区网格内嵌入了司法调解、平安商圈、城管工作站等机制,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虹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不断优化网格架构、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法治思维,把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痛点化解在片区网格,由最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虹桥样本。

整合多方力量,“一体化作战”让群众更满意

片区网格不是凭空而来的。虹桥镇地处闵行、徐汇、长宁三区交界处,毗邻虹桥中央商务区及漕河泾开发区,镇域面积11.08平方公里,实有人口约20万,其中境外人员超2.3万人。区域内楼宇经济发达,拥有各类楼宇约500万平方米,亿元楼13幢。此外,还有市级商圈吴中路商圈等。

织密织细这一超10平方公里热土的基层治理网络,片区网格在实践中诞生并发展。“从一开始以‘大联动’机制探索创新社会治理,到前些年实施两次机制改革,细化网格划分、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再到现在构建‘镇城运中心—片区网格—自治网格’三级工作架构,并探索建设片区网格‘微脑’提升基层治理能级,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事件处置时间更短、群众满意度更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去年9月,金汇上虹片区网格发现,位于金汇南路168号一家新开的餐饮店存在大量投诉,涉及跨门经营、占用绿地、违法搭建、噪音扰民等多项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和与多位投诉人的沟通,工作人员发现居民反映的问题只是表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小区居民与开发商之间的历史矛盾。原来,金汇南路168号的商铺与小区同步建成,原本属于小区附属门面房。但在实际交房时,商铺及门前广场、花园等却被隔在小区围墙之外。小区居民认为,开发商侵犯了他们的权益,从而导致接连投诉。

考虑到上述原因,片区网格讨论后,决定进行分级分类处理。由城管综合执法队对商铺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执法,并持续加强巡查管理;对于噪音扰民、灯光污染等情况,由社区民警和社区城管工作站联合物业公司、业委会与商家反复沟通,最后通过安装分贝仪、调整灯光角度和亮度等方式协商解决;最后,社区调解工作室介入调解,对于开发商是否侵犯小区居民权益的行为,由于属于民事纠纷,引导居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通过分级分类处置,目前这一问题已得到缓解。据介绍,虹桥镇划分为4个片区网格、60个自治网格、273个微网格。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网格长,分管政法的党委副书记担任镇城运中心主任,统筹网格化管理资源。同时,不断优化网格架构。比如,原有的4个“片区网格工作站”升级为“片区网格治理委员会”,并设置4个实体化工作站,完善工作例会、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置。

借力片区网格“微脑”,解纠实现“一站式管理”

“接到您的110报警了,我是片区网格员,您家的漏水问题属于非警务警情,我已反馈至社区城管工作站。”近日,在金汇上虹片区网格工作站,100英寸高清触摸屏上呈现着一线执法队员传来的实时画面。

据了解,报警人王某和被报警人陈某是邻居。前些天,陈某在自家天井中搭建抽拉式雨棚。不久,王某发现自家房屋墙壁出现潮湿发霉现象,怀疑是陈某家雨棚渗水导致,便找到陈某要求其拆除雨棚,遭到陈某拒绝。双方为此还发生肢体冲突。

经过现场勘察,执法队员认为,事件主要涉及邻里纠纷及由此导致的冲突,于是将双方带至位于片区网格内的社区调解工作室协商解决。通过调解员的化解,陈某同意将王某家的漏水墙面恢复原状,同时就冲突表示歉意并支付赔偿,王某同意不追究陈某的其他责任,两人签订下调解协议书。

“类似邻里矛盾、合同纠纷等非警务类报警,占据了原先派出所每天五分之一的警情。现在这些警情能够‘一键分流’至片区网格‘微脑’,再由‘微脑’指派社区城管工作站执法队员到场快速处置。同时,社区调解工作室主动跨前一步,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虹桥镇平安办主任夏伟忠表示。

据悉,在推进片区网格中,虹桥镇将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的“观、管、防、处”功能权限下放,打造片区网格“微脑”数字化应用场景。同时,针对4个片区网格各自特点,开发个性化模块,通过PC端、手机端双应用建设,实现片区网格自主分析研判、可视化指挥调度和快速处置,推动城运平台功能传导至基层一线。

“微脑”大屏上,记者看到,过去一个月的处置工单中,主动发现类问题391起,被动发现类(12345市民热线)127起,自动发现类为235起。“自动发现类,就是通过‘微脑’及相关智能传感设备发现的。”许顺华说,“有了‘微脑’助力,我们节约了街面排查的人力,把宝贵的资源更加集中到解决问题方面,从而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满意度。”

作者:陆益峰

编辑:范家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