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结束,又一个开门红收官,关于寿险业,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资料图片)
好消息是,寿险公司的价值在持续数年的下滑之后,终于结束负增长,开始反转,恢复正增长了。
坏消息是,寿险公司此轮反弹主要是较高收益率的储蓄型产品带来的,此外还有“炒停售”——产品结构单一问题突出,行业转型成效尚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在较为单一的产品结构上的“复苏”,是缺乏足够的稳定性的,一旦环境变化,导致高增长的要素不再,“复苏”能持续多长时间需要打一个问号。
01
个险价值增速回正
在持续数年的两位数下滑后,从2022年末开始,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开始有了反弹的迹象,无论是太保寿险,还是友邦人寿,均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下半年已经实现了新业务价值的正增长。
这种正增长的态势明显是持续到了今年一季度。从目前的一些交流数据来看,1-3月,国内主要上市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大多增速回正。
交流数据显示,国寿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三家上市险企1-3月的个险新业务价值,均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5%、0.1%、17%。
不同公司基数不同,转型路径不同,新业务价值增速数据表现也大不相同,转型更为激进的太保寿险,如今反弹速度也是最快的,一季度同比增速已经达到了两位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个险新业务价值等核心业务指标增速回正,是逐月在提升的。
1月份,受疫情爆发以及春节假期影响,上市险企新单期交保费几乎都是两位数下滑,新业务价值也未能幸免;
到2月,上述影响因素逐渐淡化,同时寿险公司纷纷开启“二次冲刺”,推产品、推方案,新单期交保费、新业务价值增速开始快速改善;
3月,伴随“银保监会摸底险企负债成本”“IRR3.5%增额终身寿或将下架”的消息,“炒停售”达到高潮,给本就火爆的市场更添一把火,新单期交保费、新业务价值的增速也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3月单月,除国寿寿险外,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其中,基数最低的太保寿险,甚至同比增速都达到了40%以上;基数较高的平安人寿也达到了20%左右。
基于此,不少业界人士、券商报告等,都对于全年的寿险业表现给予积极正面展望,认为全年大概率将实现新业务价值的正增长,延续数年的新业务价值负增长局面,有望被打破。
申万宏源最新研报预测,国寿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601336)、友邦人寿等的一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分别5.5%、7.7%、17.7%、6.9%、8.9%。同时,预测国寿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和人保寿险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将分别为24.9%、31.7%、41.9%、60%、16.9%。
02
银保继续爆发
银保渠道延续此前的高景气模式,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
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3年1-3月,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银保新单规模保费超5200亿元,同比增长4.3%,新单期交保费表现尤为亮眼,接近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速更是达到55.5%。
保障型产品不振,储蓄型产品支撑起寿险发展根基的大环境下,银保渠道客户优势、场景优势持续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大爆发的状态下,不同公司在银保渠道的策略上其实存在显著不同:
部分头部险企似乎更注重规模扩张,新单规模保费增速远高于新单期交保费增速。例如,就一季度的新单规模保费而言,国寿寿险、平安人寿都达到了80%以上,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就新单期交保费而言,两家公司最高却为45%,虽然也在正增长,但显著低于新单规模的增速。
另外一些大型险企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银保策略,明显在控制规模,着重加大期交业务发展。例如,一季度,新单规模保费增速方面,新华保险、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均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对此之下,新单期交保费增速却很快,新华保险为80.3%、太保寿险为399.2%、人保寿险为21.7%。
银行系险企表现类似,大多采取控制新单规模,加大期交业务力度。一季度,建信人寿、工银安盛、农银人寿、交银人寿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同比降幅都在40%-70%之间,同期,其期交力度却不断加大,最少的接近20%,最高的甚至达到了64.6%。
当然也有例外,中邮人寿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新单期交保费都在继续大幅扩张中,一季度同比增速都达到了40%以上。
一些中小型险企也同样采取了控制规模、发力期交的策略,例如富德生命、华夏人寿、珠江人寿、信泰人寿等。
业界人士透露,银保渠道在策略上之所以呈现出分化的局面,主要取决于不同险企的发展策略,及其偿付能力充足率情况。
有的险企注重规模、市场地位,在个险不振的情况下,不得已加大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的推动力度;有的险企则在保证现金流的同时,更注重业务价值,因此采取了控制趸交,控制规模,但着重发展期交业务的策略;有的险企,则是因为偿付能力充足率承压,不得不控制规模扩张的速度,努力调整业务结构,以减缓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的速度。
03
真触底反弹,假触底反弹?
个险价值增速回正,银保继续爆发态势,2023年一季度,人身险业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触底反弹论”“拐点论”再度甚嚣尘上。不过,仔细分析业务结构会发现,隐忧依然不少。
最直接的,一季度的增长几乎都是储蓄型产品带来的。个险渠道主推“年金险+万能账户”的经典组合,以万能险高结算利率博取关注;银保渠道继续主打“增额终身寿”,“炒停售”发挥作用巨大。
这些产品策略背后,当然有其坚实的市场背景,那就是消费者对于储蓄型产品的偏爱,银行理财大量破净,基金产品普遍收益不佳等,都进一步助推了人们对于相对稳健的保险产品的喜爱。
尤其是,为了推动这些产品的销售,拉动业绩回升,不少险企都纷纷推出了相当诱人的激励方案。针对客户,有的公司万能账户给出了比3.5%还要高的结算利率,个别甚至接近5%,极大的调动了消费者的投保积极性。对于销售人员,不少险企也给出相当大力度的激励方案。
可以说,这一轮人身险公司个险价值增速回正,银保渠道爆发,基本都是由于高收益率的储蓄型产品拉动的,产品结构单一,成为当下行业发展中最大的特征。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说明储蓄型产品之外,其他产品依然乏善可陈,重疾险等的销售依然惨淡,保费贡献有限。
商业健康险因为能够参与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被认为发展潜力巨大,但在重疾险的热潮过后,行业显然还没能找到奏效的替代方案。无论是百万医疗,还是惠民保,虽然发展迅速,但仍远远无法覆盖重疾险对行业的贡献。商业健康险市场,亟待重塑。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势必导致行业未来发展过多绑定投资端表现,在市场利率不断下滑的大背景下,一旦投资端无法覆盖负债端成本,就很有可能出现利差损风险。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也意味着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幻,未来行业增长态势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一旦银行理财、基金等开始回暖,一旦高收益率储蓄型产品受到进一步抑制,现在的这种正增长态势,或将不复存在。
真触底反弹,假触底反弹?反弹是真实的,基础不牢、或难以长期持续,也是真实的。有业内人士预计,正增长态势或能维持全年,但2024年,保持正增长难度会加大,人身险业或仍将徘徊向前。
X 关闭
X 关闭
一季度结束,又一个开门红收官,关于寿险业,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寿险公司的价值在持续数年的下滑之后,终于结束负增长,开始
4月12日,象屿股份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外运)在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象屿股份党委书记、总经理齐卫东,中国外运党委委员、副
1、具体就是根据他们行驶的公里数去计算的,从出餐取餐还有距离进行估算,把所有的情况估算出来,最后就是他们配送的一个时间。
4月12日,在新京报社、千龙网主办,新京智库、贝壳财经承办的“信心与繁荣——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主题论坛“京津冀对话粤港澳:融合与共生
女孩思念去世父亲哭泣同学拥抱安慰好暖心的画面!今天的关注度非常高,直接上了热搜榜,那么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大家可以一起
在此前刚刚披露完毕的基金年报中,素有“公募巴菲特”称号的“顶流”基金经理朱少醒的最新持仓浮出水面,由其掌舵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基金现身
4月11日下午,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吴祖明带队到鹤壁市浚县调研小麦生产和市场购销情况。副市长王强参加。吴祖明一行先后到浚县中原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在北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达210多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
中国网财经4月12日讯今日,上市公司南华期货(股票代码:603093 SH)公布其“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其实现营业收入13 84亿元
“国宝”朱鹮进入繁育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