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 
开门红“反弹”收官!个险价值增速回正,银保大爆发,高收益率储蓄型产品成唯一的神
来源: 慧保天下微信号      时间:2023-04-13 06:56:36

一季度结束,又一个开门红收官,关于寿险业,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资料图片)

好消息是,寿险公司的价值在持续数年的下滑之后,终于结束负增长,开始反转,恢复正增长了。

坏消息是,寿险公司此轮反弹主要是较高收益率的储蓄型产品带来的,此外还有“炒停售”——产品结构单一问题突出,行业转型成效尚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在较为单一的产品结构上的“复苏”,是缺乏足够的稳定性的,一旦环境变化,导致高增长的要素不再,“复苏”能持续多长时间需要打一个问号。

01

个险价值增速回正

在持续数年的两位数下滑后,从2022年末开始,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开始有了反弹的迹象,无论是太保寿险,还是友邦人寿,均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下半年已经实现了新业务价值的正增长。

这种正增长的态势明显是持续到了今年一季度。从目前的一些交流数据来看,1-3月,国内主要上市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大多增速回正。

交流数据显示,国寿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三家上市险企1-3月的个险新业务价值,均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5%、0.1%、17%。

不同公司基数不同,转型路径不同,新业务价值增速数据表现也大不相同,转型更为激进的太保寿险,如今反弹速度也是最快的,一季度同比增速已经达到了两位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个险新业务价值等核心业务指标增速回正,是逐月在提升的。

1月份,受疫情爆发以及春节假期影响,上市险企新单期交保费几乎都是两位数下滑,新业务价值也未能幸免;

到2月,上述影响因素逐渐淡化,同时寿险公司纷纷开启“二次冲刺”,推产品、推方案,新单期交保费、新业务价值增速开始快速改善;

3月,伴随“银保监会摸底险企负债成本”“IRR3.5%增额终身寿或将下架”的消息,“炒停售”达到高潮,给本就火爆的市场更添一把火,新单期交保费、新业务价值的增速也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3月单月,除国寿寿险外,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其中,基数最低的太保寿险,甚至同比增速都达到了40%以上;基数较高的平安人寿也达到了20%左右。

基于此,不少业界人士、券商报告等,都对于全年的寿险业表现给予积极正面展望,认为全年大概率将实现新业务价值的正增长,延续数年的新业务价值负增长局面,有望被打破。

申万宏源最新研报预测,国寿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601336)、友邦人寿等的一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分别5.5%、7.7%、17.7%、6.9%、8.9%。同时,预测国寿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和人保寿险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将分别为24.9%、31.7%、41.9%、60%、16.9%。

02

银保继续爆发

银保渠道延续此前的高景气模式,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

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3年1-3月,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银保新单规模保费超5200亿元,同比增长4.3%,新单期交保费表现尤为亮眼,接近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速更是达到55.5%。

保障型产品不振,储蓄型产品支撑起寿险发展根基的大环境下,银保渠道客户优势、场景优势持续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大爆发的状态下,不同公司在银保渠道的策略上其实存在显著不同:

部分头部险企似乎更注重规模扩张,新单规模保费增速远高于新单期交保费增速。例如,就一季度的新单规模保费而言,国寿寿险、平安人寿都达到了80%以上,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就新单期交保费而言,两家公司最高却为45%,虽然也在正增长,但显著低于新单规模的增速。

另外一些大型险企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银保策略,明显在控制规模,着重加大期交业务发展。例如,一季度,新单规模保费增速方面,新华保险、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均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对此之下,新单期交保费增速却很快,新华保险为80.3%、太保寿险为399.2%、人保寿险为21.7%。

银行系险企表现类似,大多采取控制新单规模,加大期交业务力度。一季度,建信人寿、工银安盛、农银人寿、交银人寿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同比降幅都在40%-70%之间,同期,其期交力度却不断加大,最少的接近20%,最高的甚至达到了64.6%。

当然也有例外,中邮人寿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新单期交保费都在继续大幅扩张中,一季度同比增速都达到了40%以上。

一些中小型险企也同样采取了控制规模、发力期交的策略,例如富德生命、华夏人寿、珠江人寿、信泰人寿等。

业界人士透露,银保渠道在策略上之所以呈现出分化的局面,主要取决于不同险企的发展策略,及其偿付能力充足率情况。

有的险企注重规模、市场地位,在个险不振的情况下,不得已加大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的推动力度;有的险企则在保证现金流的同时,更注重业务价值,因此采取了控制趸交,控制规模,但着重发展期交业务的策略;有的险企,则是因为偿付能力充足率承压,不得不控制规模扩张的速度,努力调整业务结构,以减缓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的速度。

03

真触底反弹,假触底反弹?

个险价值增速回正,银保继续爆发态势,2023年一季度,人身险业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触底反弹论”“拐点论”再度甚嚣尘上。不过,仔细分析业务结构会发现,隐忧依然不少。

最直接的,一季度的增长几乎都是储蓄型产品带来的。个险渠道主推“年金险+万能账户”的经典组合,以万能险高结算利率博取关注;银保渠道继续主打“增额终身寿”,“炒停售”发挥作用巨大。

这些产品策略背后,当然有其坚实的市场背景,那就是消费者对于储蓄型产品的偏爱,银行理财大量破净,基金产品普遍收益不佳等,都进一步助推了人们对于相对稳健的保险产品的喜爱。

尤其是,为了推动这些产品的销售,拉动业绩回升,不少险企都纷纷推出了相当诱人的激励方案。针对客户,有的公司万能账户给出了比3.5%还要高的结算利率,个别甚至接近5%,极大的调动了消费者的投保积极性。对于销售人员,不少险企也给出相当大力度的激励方案。

可以说,这一轮人身险公司个险价值增速回正,银保渠道爆发,基本都是由于高收益率的储蓄型产品拉动的,产品结构单一,成为当下行业发展中最大的特征。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说明储蓄型产品之外,其他产品依然乏善可陈,重疾险等的销售依然惨淡,保费贡献有限。

商业健康险因为能够参与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被认为发展潜力巨大,但在重疾险的热潮过后,行业显然还没能找到奏效的替代方案。无论是百万医疗,还是惠民保,虽然发展迅速,但仍远远无法覆盖重疾险对行业的贡献。商业健康险市场,亟待重塑。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势必导致行业未来发展过多绑定投资端表现,在市场利率不断下滑的大背景下,一旦投资端无法覆盖负债端成本,就很有可能出现利差损风险。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也意味着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幻,未来行业增长态势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一旦银行理财、基金等开始回暖,一旦高收益率储蓄型产品受到进一步抑制,现在的这种正增长态势,或将不复存在。

真触底反弹,假触底反弹?反弹是真实的,基础不牢、或难以长期持续,也是真实的。有业内人士预计,正增长态势或能维持全年,但2024年,保持正增长难度会加大,人身险业或仍将徘徊向前。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